咨询电话: 13704000378
美国政府考虑入股英特尔:昔日霸主进入生死战!
发布于 2025-08-17 10:35 阅读()
当美国政府开始认真考虑入股英特尔,对于这家传奇的半导体公司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交易,变成了一次带有战略意味的产业下注。
作为曾经的半导体霸主,英特尔在先进制程的落后已经让它在7nm、5nm甚至即将到来的2nm节点上,逐渐失去与台积电、三星抗衡的资本。与此同时,俄亥俄州晶圆厂的建设一再延迟,让美国苦心推动的“本土先进制造”蓝图迟迟难以落地。
这场可能的股权投资,放在过去并不常见。美国政府虽然长期通过采购、补贴等手段影响军工和稀土等战略产业,但直接持股半导体科技巨头,可以看到在半导体领域美国的焦急,不再甘心成为单纯的政策制定者,选择主动进入董事会层面的利益相关方。
背后的逻辑很直接:全球地缘紧张下,先进制程芯片不仅是经济竞争的筹码,更是国防与科技安全的核心。
这笔投资不仅关系到英特尔的现金流与研发速度,还可能改变它的组织架构选择。外界呼吁拆分设计与制造,借鉴台积电模式,但在高度耦合的先进工艺时代,这条路或许并非捷径。
◎台积电在台湾、中国大陆的晶圆厂产能占据全球 60% 以上的代工市场份额,并在 3nm 工艺上实现量产领先;
◎三星则依托韩国和美国德州工厂,保持在 GAA(Gate-All-Around,全环绕栅极)结构上的技术竞争力。
◎相比之下,美国本土的先进制程产能占比不足 10%,且大部分仍处于 10nm 以上节点。
拜登政府在 2022 年签署的《芯片与科学法案》为国内芯片制造企业提供高达 527 亿美元的补贴与税收优惠,其中 390 亿美元直接用于生产制造补贴。
英特尔是法案的主要受益者之一,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,其俄亥俄州“Mega Fab”项目因资本开支压力、设备交付周期和建设节奏协调等问题多次延迟。
◎先进制程延误:从 10nm 延迟到 7nm,再到推迟 20A(相当于 2nm)节点的量产,工艺落后导致高性能 CPU 与 GPU 市场份额持续下滑。
◎代工业务起步缓慢:虽然成立了 Intel Foundry Services(IFS)部门,但在吸引大型外部客户方面进展有限,且先进制程良率尚未稳定。
◎资本与技术双重压力:2nm GAA 工艺引入、EUV 光刻机采购、先进封装产线建设都需要持续且巨额的投资。
在此背景下,美国政府直接入股英特尔,一方面是为了加速本土先进制程产能落地,另一方面是确保在地缘政治紧张时,美国拥有独立可控的尖端芯片生产能力。
◎3nm FinFET:台积电的 N3 系列已在 2022 年底量产,采用优化的 FinFET 晶体管设计,兼顾性能与良率。
GAA 相较于 FinFET,可提供更好的栅极控制能力,从而在相同功耗下降低漏电流、提高晶体管密度。但其制造复杂度显著提高,需要更多的 EUV 曝光步骤与高精度图形对准能力,这直接增加了设备需求和生产成本。
2nm 节点的关键在于 高数值孔径(High-NA)EUV 光刻机 的应用,这类设备由荷兰 ASML 独家生产,全球每年的产能仅 5–6 台,且价格高达 3.5 亿美元以上。
英特尔是全球第一批下单 High-NA EUV 的厂商,但设备交付和产线 个月的周期,这也是其 20A/18A 工艺延迟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美国若想实现本土供应链闭环,必须在光刻、刻蚀、沉积、检测等环节建立自主能力。然而,在光刻机领域,美国本土缺乏整机生产能力,只能依赖 ASML,并通过对日本与德国关键零部件供应商的产业政策协作来保障交付。
随着摩尔定律趋缓,先进封装(Advanced Packaging) 已成为提升芯片性能的另一核心路径。
英特尔的 Foveros 3D 堆叠技术和 EMIB 嵌入式桥接互连,在高带宽 GPU 与 AI 加速芯片中有显著优势。但先进封装产线同样面临设备采购周期长、工艺良率爬升慢等问题,这限制了其对外部客户的代工吸引力。
部分前董事会成员建议将英特尔拆分为设计公司与代工厂两部分,以吸引更多外部客户并减少内部资源争夺。
◎技术协同削弱:先进制程的设计-制造一体化优化能力将丧失,导致高性能 CPU 与 AI 芯片的架构无法在早期就针对特定工艺进行调优。
◎客户基础不足:即便拆分,IFS 在短期内也无法获得如台积电那样的稳定大客户订单,产能利用率和现金流都将承压。
◎供应链安全受损:一旦设计与制造分离,危机时刻的快速响应能力将下降,美国政府希望掌控的“从设计到生产”的全链条自主性会被削弱。
台积电模式的成功依赖于 30 年持续积累、无与伦比的客户绑定与良率提升机制,短期复制几乎不可能。
◎台积电:3nm 大规模量产,2nm 定于 2025 年量产,客户涵盖苹果、AMD、英伟达、联发科等核心科技企业。
◎三星:在 GAA 技术上积极抢跑,已为部分客户生产 3nm GAA 芯片,并计划 2025 年进入 2nm 量产。
◎英特尔:若 20A 节点在 2024–2025 年如期量产,并在 18A 节点(1.8nm)实现与台积电竞争,才能重新进入先进工艺第一梯队。
美国政府的直接入股,可以尝试解决英特尔在设备采购、资本支出和产能爬坡上的短期瓶颈,还能在战略上绑定英特尔的制造能力,为美国本土 AI 芯片、军用芯片、航天计算芯片提供稳定的制造后盾。
英特尔面前的岔路口清晰可见:要么在政府资本和政策支持下保持一体化模式,依靠架构与工艺的同步优化重新追上台积电;要么接受拆分,赌一个开放代工市场的快速渗透。
摆在英特尔面前的现实是,先进节点的协同成本极高,拆分不仅可能削弱内部优先流片的优势,还会让代工业务在缺乏早期大客户绑定的情况下陷入低利用率困境。
美国政府的入股,更像是一份“产业主权保险单”——在供应链不稳定、国际竞争加剧的背景下,确保本土仍能掌握从设计到制造的全链条能力。
英特尔能否借此实现技术翻盘,取决于它能否在资本、研发、供应链三条战线上同步发力。否则,即便拿到了资金与政策背书,也可能只是延长了衰退的时间表。
新闻资讯
-
美国政府考虑入股英特尔:昔日霸 08-17
-
化工仪器新闻网标准发布频道-化 08-17
-
全球芯片竞赛:中国半导体超越韩 08-17
-
国产首台28纳米关键尺寸电子束 08-17
-
又一巨头发力先进封装 08-17
-
纳米材料及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简 08-17
-
先进制造技术(微纳制造)ppt 08-16
-
纳米技术有哪些发明 纳米技术一 08-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