咨询电话: 13704000378
斥资3440亿全力冲刺光刻技术日媒提前害怕:或将取代ASML!
发布于 2025-07-18 17:13 阅读()
由于中美关税战的白热化,已经许久没有科技战,尤其是半导体之争的消息,近日,日本媒体却发现了不寻常,甚至开始提前害怕和警惕中国的成功,认为中国或将取代阿斯麦,这是为什么呢?
7月16日,《日经亚洲》发表了一篇题为“中国能造出自己的阿斯麦(ASML)吗?”的长篇报道。文章指出,中国正努力开发自己的光刻技术,而当中国成功的那一天,其他非中国供应商都将承受巨大压力。
在本轮中美关税战期间,科技领域的交锋尤为激烈。特朗普执政时期,曾试图升级对华芯片管制,不仅不许其他国家使用华为昇腾芯片,还禁止使用含有美国技术的芯片帮助中国企业。
面对如此严峻的外部压力,中国并没有坐以待毙。中方巧妙地打出“稀土牌”,在一定程度上扳回一局,使得特朗普收回成命。但经历此次风波,中国深知不能将希望完全寄托于外部,必须做好应对潜在科技战的充分准备。
2024年,中国从阿斯麦购买了价值约745亿元人民币的设备,这一举措看似出人意料,实则是深谋远虑。中国大量囤积芯片,一方面是为了应对美国可能进一步实施的出口管制。
谁都清楚,美国在芯片问题上反复无常,随时可能再次出尔反尔,而这些囤积的芯片能够在关键时刻保障国内部分企业的生产需求,不至于因美国制裁而陷入停产困境。
另一方面大量采购阿斯麦设备,也为中国的科研人员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,这种囤货策略,就像是为中国自主研发光刻技术构筑了一道缓冲带。在面对美国随时可能发动的制裁风暴时,中国企业能够有相对稳定的芯片供应,从而能够安心地投入到研发工作中,不必时刻担忧因芯片断供而导致的研发停滞。
也正因如此,日本媒体看到了中国在光刻技术研发上的决心和长远布局,不禁对未来市场格局的变化产生担忧。
中国最大的芯片制造商中芯国际及其同行,包括存储器制造商长鑫存储和长江存储,已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。这些企业已用国产替代品替换了用于蚀刻、测量、沉积、化学抛光等工艺的外国工具。
以蚀刻环节为例,中微半导体的刻蚀机已进入台积电产线,这标志着中国在刻蚀设备领域的国产化取得了重大突破,也为光刻技术相关环节的国产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示范。
成立于2002年的上海微电子装备(集团)股份有限公司,在光刻技术研发方面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。目前,上海微电子已开发出或计划开发各类光刻工具,并且在一些关键技术指标上取得了重要突破。
其在90nm光刻机的量产方面已经取得了成功,虽然与ASML的先进制程光刻机相比仍有差距,但这是中国光刻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。同时,上海微电子在28nm光刻机的研发上也在持续攻关,不断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。
除了在传统光刻技术路线上的努力,中国还积极探索新兴的技术路线。例如,国内团队正在研发基于激光诱导放电等离子体(LDP)的EUV光源,与ASML的激光产生等离子体(LPP)技术形成差异化竞争。
一旦该技术研发成功,有望解决中芯国际等企业因无法获取ASMLEUV设备导致的5nm工艺良率与成本问题,为中国在高端芯片制造领域开辟一条新的道路。
此外在二维材料芯片、微纳光学器件、可拉伸电子器件等新兴领域,中国也在积极布局和探索,这些领域对光刻技术的要求与传统硅基芯片有所不同,中国有望在这些领域实现弯道超车。
尽管中国在光刻技术的一些方面取得了进展,但要实现与ASML相媲美的精度和规模化生产,仍面临巨大挑战。
复旦的“无极”芯片虽在二维材料集成方面取得突破,但当前晶体管数量仅5900个,远低于商用CPU的数十亿级规模,且其光刻所依赖的405nm波长与ASMLEUV的13.5nm相比差距甚远。
国产EUV试产机也需解决光源稳定性、光学镜组精度等核心问题,ASML的EUV系统包含10万零件,供应链涉及全球5000家供应商,中国要实现国产化,需要重构整个生态体系,这绝非一朝一夕之功。
光刻机设备具有极高的复杂性,其核心部件如光学系统、激光源等技术仍掌握在少数国外企业手中。目前,全球高端光刻机市场主要由荷兰的ASML以及日本的佳能和尼康垄断,中国在这些核心部件的技术水平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。
ASML作为光刻技术领域K8凯发科技的行业领头羊,经过几十年的技术积累和市场耕耘,拥有着强大的技术垄断优势。美国为了维护其在半导体领域的霸权地位,通过出口管制等手段,限制中国获取先进的光刻技术和设备。
日本媒体《日经亚洲》发表文章表达对中国光刻技术发展的担忧,认为中国一旦在光刻技术上取得突破,将给非中国供应商带来巨大压力,甚至可能取代ASML。
中国在半导体设备领域的整体实力不断提升,已经涌现出许多足以和东京电子、科林研发等公司一较高下的“强劲竞争者”。中国企业在蚀刻、测量、沉积等工艺环节的国产化替代进展,让日本企业感受到了竞争的压力。
而且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和持续增长的研发投入,也让日本媒体看到了中国在光刻技术领域的巨大潜力。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,这为国内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发展空间。
同时中国政府和企业在半导体领域的持续投入,使得中国在技术研发上的进步速度不断加快。一旦中国在光刻技术上实现自主可控,不仅能够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,还可能凭借成本优势和技术创新,在国际市场上与ASML等企业展开竞争。
总之,中国斥资3440亿全力冲刺光刻技术,是中国在半导体领域实现自主可控的关键一步,未来,中国有望在光刻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,成为全球半导体产业的重要力量,甚至如日媒所担忧的那样,取代ASML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,重塑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。
参考资料:日媒:中国正努力开发自有光刻技术,囤积阿斯麦设备库存为取得突破赢得了时间
新闻资讯
-
国产半导体材料供应商找哪家?久 07-17
-
豪掷3440亿全力冲刺芯片光刻 07-17
-
越跌越买?科创半导体ETF(5 07-17
-
广州微纳光刻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 07-17
-
斥资3440亿中方全力冲刺光刻 07-17
-
日媒:中国正努力开发自有光刻技 07-17
-
荷兰ASML最先进光刻机曝光我 07-16
-
美国发力EUV光刻 07-16